買房子是一段很艱辛漫長、跟自己的矛盾對抗的過程。
很多買方明明最一開始跟房仲說是要自住,但後來考量的點,明明在自己的購屋需求上不是很介意,卻開始要求,漸漸偏向投資思維了。如:對於建商的堅持、對於衛浴開窗的堅持、對於屋齡的堅持、對於地段的堅持、對於風水的堅持、對於座向的堅持等。
如果告訴你:"數年前,那些有搭上房市飆漲順風車的人,最一開始真的是自住。邊住房價邊漲,只是剛好運氣好,沒有任何的根據、邏輯可循"。這樣你還會對房地產抱持著一絲絲投資的想法嗎?
我敢打包票,你還是會如此想的。因為幾十年下來,在"房地產獲利"的比例,比在"股市中獲利"的人高上許多。你會產生一種"我應該不會就是那麼衰的人吧"的想法。
現在要講增值,真的不敢說。但如果貶值了呢?
如果是投資,至少得有著:"投資,有賺有賠"的正確觀念。
如果是自住,把那些跌值,視為房子賦予你的附加價值所衍生出的代價吧(如:工作便利性、一個家的圓滿、近小孩就學、生活品質的提升)。
我用我的經驗、我的觀察,去跟消費者分享,希望消費者能貼近現實、並有個健全的購買心理。消費者頻頻點頭稱是。但離開後,繼續想著自己理想中的房子,不願妥協,繼續與自己的矛盾抗爭....